得康之道——《華企商學院》專訪得康董事長鄭翱
得康創立于2003年,正式成立于2005年,如今公司已經成為電池服務商第一品牌?;仡欉^去,我認為得康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:
1、實現戰略聚焦。很多時候,戰略不是選擇做什么,而是選擇不做什么。我認為,企業要想成功,就要實現戰略聚焦、品類聚焦以及內外部資源聚焦。得康的戰略定位于車后市場——電動車電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。經過不斷努力,得康已經是電池服務商領域的領軍品牌。目前,得康的產品線主要包括電動車充電站、快速便民充電站、蓄電池修復設備、蓄電池檢測設備、蓄電池保護設備和蓄電池充電器。在商業模式上,得康采用了平臺分享模式,比如在電動車充電站業務上,得康即通過與連鎖加盟商實現了共贏發展。通過連鎖加盟模式做乘法,得康的渠道最終實現了快速發展并為公司貢獻了寶貴的現金流。
2、用好年輕員工。近年,許多企業家和專家都在討論如何管理好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員工。我認為,不可否認,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有著自己的個性并與“60后”、“70后”有著明顯的代際差異,但他們終將取代我們最好的幫助他們成長的方式是讓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在做事過程中成長。
老一代企業家不要害怕給他們壓力,甚至可以容許他們犯錯。正如二戰期間,勝利元帥朱可夫取勝的秘訣就是讓蘇軍在“戰爭中學習戰爭”,蘇聯紅軍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,但最終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打得潰不成軍,成為一支傲視天下的強大軍隊。得康公司也有一支年輕的團隊。比如總經理邵總是典型的“80后”,我已經將日常運營交給了他。每當我下班回家,看到他仍然在給團隊開會的時候,我就感到非常欣慰。
3、產品領先。所謂中國式營銷有一個關鍵的前提,就是中國企業在產品上常常同質化。如果說上一個十年是渠道為王,那么產品品質將決定著下一個十年的企業最終座次。研發不僅需要投入,更需要研發人員有一種興趣導向和“物我兩忘”的境界。為了保證產品和研發領先,得康做到了以下幾點:首先,組織保障,我將公司的日常運用交給總經理,我則專注于產品研發和重大戰略決策,董事長和總經理各司其職,實現了有效互補。其次,以“玩”的態度來做研發。谷歌公司規定,公司研發人員可以用10%的時間,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而這不必與公司的主業相關,令人吃驚的是,公司50%的戰略性創新產品都是在這10%的時間誕生的。因此,做研發必須有強烈的興趣和物我兩忘的境界。為了研究電動汽車,公司先后購買了近百輛電動汽車,我親自進行拆解研究,了解各個產品的優勢和劣勢,從而尋找我們自身的戰略定位。再次,延攬一流人才。得康認為,能力強的人拿高工資不是浪費,而能力平庸者拿低工資。因此,我們總是不惜成本延攬高端人才,而這些人才也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。
4、格局決定高度。通常,企業家的高度決定企業的高度。企業家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做事風格,而且要有分享精神。換句話說,企業家要過好“如何富,富了又如何”的關口。在得康,很多曾經的員工為了更好地發展,他們自立門戶,甚至成為公司的競爭對手,對此,我持有積極的態度。員工有好的項目,我甚至可以借錢給他創業。而且我始終相信,一枝獨秀不是春,正是因為他們的競爭,促使我總是如履薄冰,總是要在產品上保持領先,而這恰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。
采訪/本刊記者 趙曉萌 口述/杭州得康蓄電池修復儀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翱